现当代艺术举隅

Coursera MoMA - Modern Art & Ideas 课程随记

cover
Do Art Foundation, Bicicleta Sem FreioBicicleta Sem Freio_420 Boyd St.2014-04-07420 Boyd. St. Los Angeles CA, 52 x 80ft

toc

首先声明,MoMA这个课就我目前看来,问题很大,所以本身价值有限。其次这是笔记不是笔录,所以肯定会比较主观,何况我的水平也很有限。所以以下内容的参考价值极其有限,仅供图一乐。

当然堆了这么多字也不至于全在胡说八道,没有任何基础,或者初中美术课没有好好上的同学,可以多少参考一点。至少看美术展不会不知道看啥了,可以当作现代艺术装*小知识速成。不至于到时候哪个展览牵着小可爱的手不知道说什么,总不能一两个小时都是讳莫如深地“别问,问就是艺术”。

哦对了,如果不知道MoMA?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你只需要知道馆藏梵高的星月夜就知道大概什么级别的博物馆了。

别的城市我不知道,租界市有非常多的美术馆博物馆,各种展览非常密集,尤其是疫情背景下,大量漂洋过海来展览的艺术品“滞留”在国内,展览再三延长。和我一样在魔都讨饭的叫花子,推荐一个app叫iMuseum,可以集中了解展览的相关信息,更好地规划看展览的时间。

La Belle Époque

什么是“现代艺术”?

西方的文艺主题的脉络是从神到人的神性再到人自己,东方自始至终一以贯之的是活着真好和死得其所两大主题。现代艺术指的是西方的以人自己为主题的创作。

所谓现代艺术,和传统艺术的在何处分野,最直接的区别是艺术创作的出发点不同。传统艺术是宫廷画师和画匠收钱办事,给教廷和贵族充当绘画的工具,完成主人的任务罢了。而现代艺术的则强调自发创作,它依然可以是为了实现某种功能、满足审美需求,但是总之不是被限制主题限制创作方式限制时间和空间的创作行为。

这个说法我基本认同,但是MoMA的解释非常肤浅,我甚至可以说这是天主教徒皈依自由主义以后通过对自由主义宣誓效忠弥补对主还恋恋不舍的愧疚感的俄狄浦斯情结。他们后来不断地提到伦敦和纽约,事实上就是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发展,或者统称资本主义扩张的征服姿态,严重一点可以说是沙文主义,本质上还是对摆脱教会和贵族控制的逆反心理,但是又说不明白。

出现这种区别的真正原因在于,文艺复兴时期宗教被革了命,黑暗的中世纪结束,接下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又完全改变了生产方式。教会不再掌握囚禁思想的牢笼,只能以体面为手铐脚镣限制人的思想,而生产力的发展和财富的重新分配又让更多人摆脱了单一的生产生活;或者说简单点,新兴资产阶级逐渐不只满足于圈地,越来越多的平民获得相对人身自由,情绪表达的需求和空间都扩大了。在此之前绝大多数人不是人,是畜养的牛羊,而极少数贵族又活得太轻松,有表达的需求只需要花钱请画师就可以了。所以所谓的艺术形式,不过是艺术表达在生产关系这一主要因素影响下的表现形式。表达主体从贵族变成了更多人,情绪的表达者和创作者形成了统一,于是表现形式出现了区别。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说MoMA的这个课问题很大。因为你可以看到意识形态的内容已经严重影响他们的表达了。把自由主义演绎成奴隶摆脱贵族统治的报复,是白左们精神孱弱的表现,老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了。看上去就像是自己捆住手脚,否则我只能理解为他们只是在把现代艺术当作强化意识形态认同的工具,后者恐怕正和他们所谓的现代艺术背道而驰。你总不能说,当贵族的奴隶,不行,当资本的奴隶,行!我们资本主义实在太厉害啦!逆反心理这么强还硬气地换个主子跪,那只能说没有历史底蕴的民族是这样的。流放的犯人通过黑奴贸易和发战争财摇身一变成为了收割世界的暴发户,在文化上怎么找补都不奇怪,他们确实需要和传统割席来自证独立。

其现代艺术的本质就是对古典自由主义的认同。不过我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要藏着掖着。

说好的思想解放呢,为啥要苟且呢?为什么还一味沉醉在La Belle Époque呢?为什么不向共产主义迈进?!

要我多说一句的话,族群的文化传统本质上是其个体对生产关系的认同,个体的文化修养本质上是对其所在生产关系的理解。MoMA这个分法完全无法解释中国的古书画,士族阶级始终扮演重要角色的东方,早就出现了脱产但是也有文化的人。据初中历史课本可知,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类似的社会变革在中华大地商周时期就上演过了,商朝青铜器冶炼技术达到空前的高度,宗亲内乱,卜祀礼仪衰落,带着新思想的周人取而代之,掌握舆论武器重建话语权。周朝第一次事实上定义了中华传统,并且成功做到了影响力延续几千年,到东汉曹操还在“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现代艺术对埃菲尔铁塔自由女神像的图腾崇拜像极了春秋战国的克复周礼。毕竟“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一切让西方的现代革命看上去似曾相识。中国的取仕制度和皇权与行政权的分配格局使得寒门出贵子一度不是孤例,大部分士族也是了解过被统治的滋味,他们对自己所在的生产关系的理解远深于同时代西方的贵族们。所以这些人摆脱体力劳动以后,也能完成表达和创作的统一。这也是为什么东方的传统文化底蕴更深刻,原因在于相当一部分群众也通过这个机制掌握了话语权,他们对这个生产关系的认同被留了下来。西方没有文化的本质原因在于宗教外衣下的奴役根本不是制度更不是共识,他们的行政体制也是可笑的。这也是为什么西方的精神归宿在罗马,因为罗马确实存在过一个政治体制,哪怕其本质还是精英政治,但成分复杂的精英政治也远比贵族领地的封建体制有活力。总的来说,中西方阶级流动性差异让这个分法看上去非常可笑。

甚至再多说一句,资本主义自由主义的文化认同,也是建立在一部分人通过投机打破了封建的格局的基础上。所谓American Dream,不管你是流民、逃犯还是异教徒,润到新大陆就有重开的机会,就有机会通过低成本高收益的黑奴贸易,或者生产力革新造成的信息差实现资本积累。所以西方崇尚冒险和勇气,东方则是无情的内卷,本质上还是人的发展权的分配方式差异。贱民视作牛羊是全球通用的传统,不久前江南百景图岳飞肉袒牵羊风波,典故就出自商周交替时的微子启,后世也有郑襄公和宋徽宗宋钦宗致敬微子。作为表示投降,脱了衣服披着羊皮牵羊行礼,其含义即为了乞活放弃人格接受牛羊般的奴役。其中宋徽宗这个情况,是想起来随时都能气得脑溢血的程度。再比如我们知道曹操是冀州牧,刘备是荆州牧,孙权是徐州牧,这里的牧当然不是牧牛羊,牧的是民。中国的传统政治结构有着谜一般的稳定性,取得了不同民族不同朝代的认可,通过内卷,在人文、封建、奴隶制之前取得了微妙的混沌平衡。综合来看,可见民的本质不是牛羊,是仓鼠,给个滚轮就能乐此不疲。

有人看到这里可能要问了,既然你对你所谓现代艺术如此嗤之以鼻,为什么还要学习,甚至还专门写文字来记录呢?我想说的是,因为这就是我们现当代的艺术,地球现在事实上就是被昂撒人控制着,从世界的角度来讲,这就是我们所在的生产关系,学习是为了认识这个生产关系。

学习文艺创作的过程就是了解创作理念的过程,上面说现代艺术是表现欲和表现力的统一,了解常见的创作理念,有助于我们了解现代艺术作品究竟在表达什么。

下面开始是几个主要的现代艺术的主题,每个主题挑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简要地记一下我的理解。或者就当是逛了一个线上展,简单介绍一下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几个作品。

月是故乡明(Places & Spaces)

Something that I often do is try and give those places and spaces that have never really had a place in the world some sort of authority, and some sort of voice.

Rachel Whiteread

第一个主题简单来说是“我从哪来”。获得自由和话语权的人们除了为自己,也开始为自己所在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事物赋予意义,拿着榔头看什么都像钉子了属于是。

要看的两个作品是梵高的 星月夜 和蒙德里安的 百老汇布吉伍吉。梵高画的是在精神病疗养院和抑郁斗争期间的周遭事物,蒙德里安画的是马奇诺防线溃败后逃到纽约见到的花花世界。

梵高的星空与麦田

Vincent van GoghThe Starry Night1889Oil on canvas, 29 x 36 1/14" (73.7 x 92.1 cm)

这幅画想必所有人都见过,这几乎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一幅画之一了。梵高虽然高产,质量也匪夷所思的超群,但实际的创作生涯也不过十年而已。众所周知,他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的折磨,并过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但可能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梵高的画属于现代艺术。并不一定要惊世骇俗才是现代艺术,原因前面已经说过了,而且绘画艺术正是现代艺术的先锋阵地,印象派和表现主义的兴起蓄足了动力,我们刻板印象中的现代艺术如立体主义和达达主义一战前后出现,二战前后才真正成熟。梵高画出了不需要精致的技巧,只需要感情,也能引起共鸣的画。西方古典绘画由于都出自宫廷画师之手,最大的特点就是生动而细节丰富,需要让人一眼看出来职业素养。服务小市民阶层的荷兰小画派,或者哪怕是过渡时期的浪漫主义作品都依然有迹可循,比如以下几张大家都很眼熟的画。

Johannes VermeerHet meisje met de parel(戴珍珠耳环的少女)c. 1665Oil on canvas, 44.5 × 39 cm
Eugène Delacroix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自由引导人民)1830Oil on canvas, 260 × 325 cm

梵高放弃了修补细节,用几乎失真的颜色涂抹自己想象中的场景,丝毫不避讳让创作过程中堆叠的笔触成为表现力的一部分。绘画既然是表达的一种方式,那么表达本身显然要比方式之方式更重要,让创作的归创作,表达会找到它自己的方式。当时的创作者们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梵高将其实现并取得了极佳的表现力。我们可以简单再举两个例子。

Vincent van GoghView of the Roofs of Paris1886Oil on canvas, 54 x 72.5 cm
Vincent van GoghWheatfield with Crows1890Oil on canvas, 50.5 x 103 cm

注意到无论是前者云和雾堆叠方式的区别,还是后者麦秆和路的笔触方向,创作就是创作本身,梵高不想为了让画看起来应该是什么样子去小心落笔又反复修葺。梵高通过这样的方式描绘自己那几年的生活环境,从圣雷米精神病院到奥维尔村庄的麦田,梵高是用画笔歌唱的吟游诗人。乌鸦群飞的麦田是梵高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孤独从来都是一种非常热烈的情感,孤独是求而不得的无奈,是一种羞于表达的对无能的悲愤。表现力突出的梵高正是这种孤独最好的代言人,在梵高这张难得的充满生机的画中,孤独感最为强烈。

蒙德里安在纽约

Piet MondrianBroadway Boogie Woogie1942–43Oil on canvas, 50 x 50" (127 x 127 cm)

没错,蒙德里安就是画红黄蓝格子的那个。

Boogie Woogie是一种布鲁斯音乐,而且一般指钢琴演奏。如果对这个音乐风格没有概念,如果看过动画电影《心灵奇旅》可以回忆下主角的任何一次钢琴演奏,毕竟这部电影英文名Soul不仅仅是里面的魂灵,和音乐风格也有一部分的关系。当然也不用过于较真,电影里面还是偏爵士一点。或者如果看过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可以回忆一下上原广美的表演,她也是爵士乐钢琴家,虽然她有点Fusion,但布鲁斯的味道很重,而且炫技的表演风格和Boogie Woogie类似。

总之这是一种比较即兴的,比较炫技的,节奏明快的,个人色彩浓厚的,演奏者往往表现出来很陶醉很投入,沉浸感非常强的音乐。蒙德里安从溃败的法国逃往纽约的时间,正是爵士乐和布鲁斯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稍微理解一下一个荷兰人从黑云压城的伦敦逃到车水马龙的纽约,听到地道的老扭腰正星条旗老黑演奏个人色彩浓厚的爵士乐,是个人都会被这里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迷了眼。

和绘画不同,即兴演奏很难作为艺术品长久保存,即使录音,没有现场的氛围,体验也是云泥之别。

蒙德里安个人非常主张创作的“客观”,他认为任何创作行为和动机都应该是主动自发的,方式都应该是客观的,去创造和构建,客观地表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我们要庆幸,他的话显然不像他的画一样深奥。他的画也没有多么难以理解,蒙德里安早期受后印象主义和立体主义影响,可以说是梵高和毕加索的缝合怪。你看这就是一般人可能不知道的装*小知识点,你可以说蒙德里安早期和后印象主义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低配梵高罢了,逆练立体主义“走火入魔”才画方块的。由于时间点比较微妙,本质上也是表现主义发展的转折点,听说没听说过的任何西方画家,大多都能往梵高或者毕加索身上碰瓷,在梵高毕加索之前就说是梵高毕加索学他们,在梵高毕加索之后就说是他们学梵高毕加索,有点像就说是模仿,不像就说是突破,准没错。比如最近上海久事美术馆有马克夏加尔的画展,你不需要知道什么是超现实主义,这个本来也是别人硬扣在他头上的。你看那个鲜艳的颜色就知道和八成能往梵高靠,毕竟毕加索钦赐“最懂色彩的画家”,你看那个奇奇怪怪的线条和题材就知道和毕加索脱不了关系,事实上夏加尔就是毕加索的铁粉,梵高可能稍微歪了一点点,歪到伦勃朗去了,夏加尔是伦勃朗的铁粉,毕竟是梵高的偶像,可以理解。其实真正美国土生土长的画家作品反而让人耳目一新,比如爱德华霍普,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再贴几张蒙德里安不同时期的作品,没记错的话应该都在初中美术教材中出现过。

Piet MondrianEvening; Red Tree1908-1910Oil on canvas, 27.5 x 38.9" (70 x 99 cm)
Piet MondrianGray Tree1911Oil on canvas, 30.9 x 42.3" (78.5 x 107.5 cm)
Piet MondrianComposition with Red Blue and Yellow1930Oil and paper on canvas, 23.4 x 23.4" (59.5 x 59.5 cm)

正如前文所述,特征非常明显,我们后面会看到杜尚也是逆练立体主义“走火入魔”成长为大魔头的。

我思故我在(Art & Identity)

I paint my own reality.

Frida Kahlo

I try and look for an uninhibited moment, where people forget about trying to control the image of themselves.

Rineke Dijkstra

第二个主题简单来说是“我是谁”。自我意识的觉醒按理说是自由主义的核心,之所以放到第二个来讲,可能梵高的面子确实大吧。

要看的两个作品是安迪沃霍尔的 金色的玛丽莲梦露 和毕加索的 镜前的少女

安迪沃霍尔和金色梦露

Andy WarholGold Marilyn1962Silkscreen ink on synthetic polymer paint on canvas, 6' 11 1/4" x 57" (211.4 x 144.7 cm)

安迪沃霍尔这个名字,摇滚乐迷应该不陌生,另类摇滚滥觞的地下丝绒那张香蕉专,封面就出自安迪沃霍尔之手,毕竟这个老哥也玩摇滚。

今年上半年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就有安迪沃霍尔的展览,可惜质量一般吧,我去了留下最有价值的照片是静安区的EVA初号机立像。玛丽莲梦露相信不用介绍了,这张梦露是梦露自杀后安迪沃霍尔蹭热度创作的,可以理解为和每有艺人自杀中国有几亿网红如丧考妣类似的现象,可能不一样的是安迪沃霍尔是老扭腰正星条旗头部网红。不管我怎么揶揄安迪沃霍尔,他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大,他依然是大部分人心目中波普艺术甚至极简主义的代言人,而且他确实是。用商业和流行文化解构文化符号,安迪沃霍尔的画本质上更像是一种行为艺术,而这种行为艺术有能留下有形成果的特征。我这也不是单纯在胡说八道,毕竟波普艺术来自达达主义,后面讲到杜尚,我们会见识到更加像行为艺术的现代艺术创作。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认同是对社会关系的认同。信息技术和流行文化让关系这张网扩大了,孔变小了。我们开始逐渐消解“附近”这个概念,不同的Icon相继出现,越来越多特定的目标吸引我们的目光,我们的社会关系也在随着工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工业化信息化。时代中的每个人对梦露的印象,就是这个时代的人的认同在发生转变的证明。

安迪沃霍尔作为第一批尝到流量甜头的现代艺术家,对商业文化和消费主义的创作是及时且有见地的,如果他能活到现在,我很期待他对淘宝、小红书的见解。可能以上所有这些话会让人觉得我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安迪沃霍尔的不屑,但我要说我基本上认同他是个文化人,你不要曲解了我的意思。话说回来,我寄吧谁啊,不要在意我的意见。

这里也再补两张他的画,包括前面提到的红黄蓝格子,他还画过切格瓦拉毛泽东肯尼迪,其中毛泽东像2017年拍出上千万美刀的成交价,这里就不一一展示了。

Andy WarholFlowers1964Offset lithograph, composition: 21 15/16 x 21 15/16" (55.8 x 55.7 cm); sheet: 22 13/16 x 23 1/16" (58 x 58.6 cm)
Andy WarholCow1966Screenprint, composition (irreg.): 45 15/16 x 29 5/16" (116.7 x 74.5 cm); sheet (irreg.): 45 15/16 x 30 1/16" (116.7 x 76.3 cm)

离谱的毕加索

Pablo PicassoGirl before a Mirror1932Oil on canvas, 64 x 51 1/4" (162.3 x 130.2 cm)

这位更是重量级。没见过这幅画,看到这个画风也知道是毕加索。我知道毕加索画的是爱人玛丽特蕾莎,但是把他女神画成这样是何居心我就不知道了。结合这个老哥的风流史,我也拿不准他对这个疑似怀孕的女人到底是什么态度。如果说梵高还是继往开来悟透了的狂僧,那么毕加索则更像是离经叛道自成一派的野狐禅。毕竟梵高的画即使不精致,但是你知道那画是好看的,毕加索的画很难给人直观的“好看”的感觉。

我们需要避免一个误区,不要不好意思说一幅画不好看。画本来就有好看不好看之分,直观的感性的好看与否也是作品的一部分,正如直观的感性的判断也是审美体验的一部分。在遇到需要装*但是又看不懂画的场景时,不露怯的同时,不用讳莫如深,可以先说直观的感性的判断,你觉得不好看你就可以很大方地指出这幅画不好看。这正说明你的判断是全面而复杂的,而不是不懂装懂。你只是指出一个事实,这画吧,虽然不好看但是没有完全不好看,这样你的审美情趣正如毕加索的画本身一样,立刻就立体了起来,同时在小可爱心目中一个高大的形象,啊,也立了起来。因为最重要的一点,你说的是你的真实感受,对你不懂的部分保持沉默要好过胡说八道。我这里要补充的是,画没有那么难懂。不要摆起讳莫如深的架子,见得多了就知道,毕加索的画只是第一眼看上去不好看而已,情绪的共鸣不像梵高那么直接,会稍慢一点,但肯定会有。为什么呢,因为审美体验是因人而异的,有审美需求的话,哪怕是盯着一个石头发呆,你也能想起来很多事情。而审美需求本身是伪需求,其本质是对空虚无聊的妥协,所以如果看不懂,很可能只是你不够无聊。这里我要第二次Cue后面出场的杜尚,这位带艺术家会直接告诉你眼睛是肤浅的。

创作者把他眼中看到的人物,用他的方式绘画下来,而审美的活动是由欣赏者来发起的,创作者的动机和技法,终究还是落实到欣赏者对画的理解上。整个过程中创作者本身沉浸在这种个性化的创作体验中,并不会为欣赏者考虑,而欣赏者为自己的审美体验负责。立体主义把画面对事实的还原从线条和色彩的细节转移到了线条和色彩的结构,把传统绘画的停留在创作者对复杂度的还原升格到欣赏者自身对复杂度的还原中去。这让我想起来中国的山水画,可以说是兼具两者,对山体的犬牙差互进行工笔描绘,水体和云雾雪则完全依靠欣赏者的想象,山体只是依托水和云雾的工具,对广阔图景的想象大幅展开画卷的内容,达到审美情趣的满足。联想到前面讲过的Places & Spaces,是不是山水和第一个主题更相关呢?不是的,而且恰恰和这个有关认同的主题更相关,原因在于山水画绝大部分是完全虚构的,本质上山水只是创作者审美情趣和对自身的反思的表达形式。中国山水的重点不是空间,重点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当然从古山水到傅抱石张大千到吴冠中林风眠,山水画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不是今天我们要讲的重点,有机会下次再展开讲吧。

毕加索特别爱画人像,而且特别爱画女性,而且特别爱和女模特做爱做的事情。如果说安迪沃霍尔还有欺世盗名的嫌疑,那么毕加索则是抽象到明着放浪形骸了。细心的你可能发现了,我会揶揄安迪沃霍尔但是没有阴阳怪气毕加索,因为我觉得毕加索的人像确实画得有点东西,确实时不时让我思考人这个符号的含义,毕加索的画在我这儿某种意义上重塑了人的符号学意义。这里再补几张可能常见或可能不那么常见的毕加索作品。

Pablo PicassoGirl with a Mandolin (Fanny Tellier)1910Oil on canvas, 39 1/2 x 29" (100.3 x 73.6 cm)
Pablo PicassoGuernica1937Oil on canvas, 349.3 x 776.6 cm
Pablo PicassoTitle page with double page decoration from from the illustrated book Divers Poèmes du Livre Ouvert1941Watercolor, composition: 9 x 10 3/8" (22.9 x 26.4 cm); page: 8 11/16 x 6 1/4" (22 x 15.8 cm)

再贴一张古山水以供参考。这幅雪图目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不是出自巨然之手其实也有争议,对我们的话题来说并不关键,我们姑且相信董其昌的判断。

巨然雪图五代南唐立轴, 绢本, 103.5 x 52.5 cm

发现美的眼睛(Transforming Everyday Objects)

As an artist, I think that I should work with processes and media that are immediately around me.

El Anatsui

第三个主题简单来说是“我做什么”。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让人们重新认识世界,重新认识改造世界的工具。

要看的两个作品是杜尚的 现成的自行车轮 和Nervous System工作室的 运动学连衣裙

更离谱的杜尚

Marcel DuchampBicycle Wheel1951 (third version, after lost original of 1913)Metal wheel mounted on painted wood stool, 51 x 25 x 16 1/2" (129.5 x 63.5 x 41.9 cm)

这是个复制品,这个作品蓬皮杜艺术中心也有复制品,而且已经在上海西岸美术馆2019年开馆以来展出几年了。

把自行车车轮(准确地说应该叫前叉)倒过来插在座位上当作艺术创作,正常人的反应就是,为什么这是艺术?

如果不了解杜尚,名为 展出的便池肯定都知道,这件作品可以说是目前公认的现代艺术符号了。杜尚可能是最符合刻板印象中的“现代艺术”形象的代表人物,其实我们一路看过来,任何留下名字的艺术家,都是在给美学重新下定义,激发我们对美学的反思,重建对美学的认识。我可能不懂什么叫现代艺术,但是我绝对懂什么叫刻板印象中的现代艺术,因为我对现代艺术的印象就是刻板印象,其特征总结起来非常简单——“我上我也行”。如果说伦勃朗的画太精致了,一看就是技术活,我干不来;梵高的画还是挺好看的,我好像也画不出那个味;毕加索的画看上去总算是反向追上我的水平了,我已经跃跃欲试了,那么杜尚的作品则是属于,低级到我都不愿意说那是我的作品的程度。临时把小便池当作展品上交给策展人,正常人都会认为这是挑衅吧。

怎么说呢,某种意义上,这确实是一种挑衅。杜尚揭开超现实主义的神秘面纱,创新不是画不存在的东西,超现实不是指不在现实中存在,而是观念中现实的构成出现了意志的表达,艺术表达应该超出这种意志的表达。我年轻的艺术家们,解放你们的思想。杜尚本来也是个画画很“好看”的画家,而且也会画毕加索那种立体派的画,他的离谱随达达主义而兴起。达达主义就是攻击性的,就是对资本主义重构话语权过程中文化形成方式的抗议与挑衅。

这种挑衅,具体表现为,杜尚认为,任何物品,只需要经过艺术家的选择,就和任何艺术品一样是艺术品。用人话说就是,“我说这是艺术就是艺术,毕竟现在的艺术是你们说那是艺术所以是艺术”。可能是这样有点像杠精在耍赖,所以杜尚更进一步,他认为,这里的选择,仅仅根据眼睛看上去的实在的样子进行是肤浅的,真正选择的是这个实在出现的原因,即人的创意和想法。这下我们可以恭喜我们接触到的任何工业品了,因为它们都是被设计出来的,或者说都是人的劳动创造的,杜尚赋予了它们和艺术品等同的人格,称它们为 Readymades。这也是为什么我前面说杜尚的作品更像行为艺术,他的创作行为仅仅是进行选择和发现物的创作行为本身。当我们开始思考“为什么这是艺术?”时,杜尚就已经赢了。

多嘴一句,杜尚的这种主张,如果有哲学常识的同学,可能会联想到对大他者的否定。我们前面第二个主题是关于认同(Identity),主体在建构认同时,往往会构建一个大他者实现身份认同,通过服从象征秩序,实现自身意义的认同。至于大他者为何不存在,“我只能说懂得都懂,不懂的,说了你也不明白”,你可以重新看一遍上一段杜尚对艺术的攻击和挑衅。

这里当然少不了那个泉。

Marcel DuchampFountain1917Porcelain, 360 × 480 × 610 mm

工业的美学

Jessica Rosenkrantz, Jesse Louis-RosenbergKinematics Dress2013Laser-sintered nylon, 44 x 37 x 2" (111.8 x 94 x 5.1 cm) irreg

杜尚教我们要有发现美的眼睛,而且这个眼睛既是眼睛,既非眼睛。可能从杜尚的眼里看出去,我们使用的任何东西,都是有美学意义的。

MoMA学得很快,2013年买下了一件Nervous System工作室的连衣裙作为艺术品收藏。

这件裙子由铰链连接的数千个三角形3D打印尼龙片制成,裙子的长度、尼龙片的样式、裙子的版型,都高度定制化,以确保每件裙子的独一无二。由于大大小小不同的尼龙片是一个个打印出来,逐渐组成一件连衣裙的,据Nervous System工作室称,这件裙子的整个制作过程正如这个自然界任何事物的成长和发展,是自然的演化的,不只是制造而已。土地和晨露不会有意长出一棵棵一样的树,树一棵一棵长出来,自然就是独一无二的一棵棵树。这里推荐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近期正在展出的卡地亚基金会策划的“树,树”主题展。Nervous System工作室的这个解释实在是太精彩了,简直让我发抖,这种对工业的思考,谁能否认其中美学的张力呢?

工业和美学就是我们现在的生活,人的根本特征是能创造和使用工具改造世界,工业和美学就是我们创造工具的方式。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现在都离不开的手机。工业水平决定了手机的形态,而对手机形态的美学要求会引导工业发展的方向,几十年前大哥大既笨重又功能单一,我们现在有一分钟空闲就在搓一块随时携带的玻璃板乐此不疲。比如电池技术如果能得到突破,手机就能做到更轻更薄,如果光学成像技术得到突破,手机就能摆脱刘海和挖孔,背后也不会有凸起,而这些想象空间的前提,就是手机已经被定义成现在这个样子。真正将全面屏作为量产形态的小米Mix能被博物馆收藏,就是这个道理。

玫瑰即玫瑰即玫瑰(A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

前几个主题的英文标题来自MoMA课程,这一部分的标题我也不知道该叫什么,于是问格特鲁德斯坦因借来了一句话。想了很久总结要说些什么,想说的很多,也很少。非常遗憾的是还有很多我很喜欢的艺术家以及无数优秀的作品没有篇幅在此介绍了,包括莫奈、雷诺阿、奥蒂诺雷东、保罗西涅克、亨利马蒂斯、弗兰茨马克、古斯塔夫克林姆特、以及我最爱的AA梅尔尼科夫等等等等……

如果说为什么我看上去对所谓现代艺术嗤之以鼻,还要屁颠屁颠地大张旗鼓地既非批判又非欣赏一番,这个问题在文中已经回答过了。现代艺术是美学目前事实上的表现形式,我们想要的是美育,不是现代艺术,如果你看到这里了还在舍本逐末,那么可能是我的表达能力有问题。

如果说要讲我们为什么需要美学教育,我完全可以再写一万字。但其实几个字也能说清楚,其实就是上面提到的,工业和美学就是我们现在的生活。

我作为一个码农,据我所知国外大学不少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推荐书单里面,在一众可计算理论书籍中,有本非常另类的小黄书时不时出现,叫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原因也很简单,计算机程序设计也是设计,而设计,就是定义并且让所有人接受被定义的一个工具的形态。没有搜索引擎之前,没有人知道搜索引擎应该是什么样子、该怎么用,设计搜索引擎的人定义了搜索引擎的形态,许许多多这样的定义,定义了我们的生活。这就是编程的乐趣,一种创造和设计的乐趣,一种用数理逻辑进行创造和设计的乐趣。这本书非常有趣,介绍了设计是如何改造生活的,封面就是一个非常诙谐的壶嘴和把手在同一侧的水壶。

Don Norman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2013

生活的乐趣需要发现美的眼睛,我们需要感谢这些现代艺术大师们在使用眼睛的方式上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玫瑰是玫瑰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玫瑰之所以是玫瑰是因为人给玫瑰的名字叫玫瑰,然而玫瑰之所以是玫瑰,不可能是因为人给了玫瑰一个叫做玫瑰的名字。玫瑰是玫瑰是因为玫瑰是玫瑰,玫瑰是是玫瑰的玫瑰。

我真诚地希望你能对美学感兴趣,希望你对生活感兴趣。希望我们相遇时手捧玫瑰。

Published

Cover

Bicicleta Sem Freio_420 Boyd St.Do Art Foundation, Bicicleta Sem Freio2014-04-07420 Boyd. St. Los Angeles CA, 52 x 80ft

Tags

Art